当前位置:首页 >> 除污机

林业建设应走出低水平重复误区表面加工

2022-08-13 03:26:01  德润机械网

林业建设应走出低水平重复误区

“第一次走进原始森林,我的感觉就是‘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曾庆波教授这样描述生物多样性。

在原始森林里,树木长得确实没有一点秩序,从地面到空中,几乎每一寸空间都有植物在顽强地向上延伸。它们或挺拔或缠绕,最上层是高大的乔木,中间是一些倒木经风吹日晒雨淋虫蛀后成为残木,处于最底层的是杂树和灌木。事实上还有更底层的物种———苔藓。它们特有的毛茸茸的绿色给地面、石头增添了无限温柔的色调。

但我们常常看到的“森林”却是这样的:树长得整整齐齐,像是用尺子画出来的,树下是裸露的地表土,偶尔有些稀稀拉拉的杂草随风飘摇。是的,这里是人工林,虽然茂盛但缺乏生机。

低水平重复贻害无穷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最多的国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森林恢复者”,森林覆盖率由50年前的8.6%上升到了16.55%。然而人们却发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因此得到遏制。

我国森林的98%是人工林,而人工林中90%是纯林,树种单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沈孝辉戏称:“南方是沙家浜(沙木),西北是杨家将(杨树),东南是马家军(马尾松),再加上东北的落叶松,中国种的基本上就是这几种树。”这样的人工林不论是生态服务功能还是林地生产力都不如人意。

人工纯林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单一的树种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和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很少,无法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食物链,生态状况非常脆弱,特别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也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抑制土著物种的生长繁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

这样的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也很差。研究证明,森林树冠层拦截的雨水量达15%-40%,而灌木和地表草木层拦截并保留的雨水比树冠层更多,厚度只有0.5-1厘米的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的效率可达80%。据统计,人工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仅及天然林的十分之一。

我国人工林不仅生态效益差,林地生产力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仅以人工用材林为例:据第5次森林资源清查,我国人工用材林有2415万公顷,是巴西、新西兰、印度尼西亚三国的1.65倍,但年生产量仅及上述三国的15%-20%,木材产量也仅达三国的17%,造成我国每年要花130亿美元从国外进口折合约7000万立方米的木材、纸浆和纸制品的现状。

究竟什么可以反映造林质量的好坏

我国人工林质量的现状已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造林资金投入和造林数量均呈成倍增长的当前形式之下,森林的质量问题已经上升为林业六大生态工程成败的关键。

沈孝辉指出,我国林业建设之所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有其历史原因。在我国林业建设的早期阶段,全国森林覆盖率低,资源总量不足,国家对生态建设的投入缺乏资金,如此情况下国家很难顾及到更高的造林质量,先“绿”起来再说,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个无法绕行的阶段。但是这种低水平的“绿起来”,并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生态问题,反而是对林业生产力的一种浪费。

此外,我国生态工程质量评估体系也是造成我国林业建设低水平重复的重要原因。通常人们看重的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要求从采种、育苗、整地、栽植到抚育、管理等生产环节,都要达到各项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对造林成果的验收注重的是当年成活率及三年保存率。然而这样的评估标准未能确保提供林产品的较高生产力,那些因为生态位错位几十年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儿”树也符合“当年成活率”和“三年保存率”,但是它们对恢复生态环境和提高林业生产力毫无作用。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是量的增长,森林生态功能和效益最大化才是质的飞跃。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生态工程的质量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注重树种、林种的合理配置,注重乔灌草相结合,注重生物多样性水平的恢复,注重森林生物生产力的提高,注重森林的整体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引导造林者及早走出低水平重复的误区。

生态环境无须也不能“建设”

造林绿化走出低水平重复,最根本的是要解放观念。沈孝辉说:首要的,必须坚决保护原生的森林生态系统,原始林是失而不可复得的珍贵自然遗产,在生态环境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国的原始林现在只剩2%,而且还在继续锐减。其次,必须大力恢复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第三,要积极建设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生态“建设”,而不是生态恢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生存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物种之间形成了很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正是这些关系使得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稳定的和能够自我维持、自我恢复的体系。因此,利用自然力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就成为建设生态林的首选方式。而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了大自然的这种自我修复能力,做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须知大自然和自然美是不可能人工再造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人类更无法“克隆”。

封山育林是利用自然力恢复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在光热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通过封育保护、禁伐、禁猎、禁牧等措施,排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利用自然力使自然植被完成自我更新演替。而对于一些自然条件差,不能恢复森林或本来就不长树的地方,就应着眼于育灌育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不可强求一律。

在一些原生林破坏时间久远,天然林封育无法恢复或很难恢复的地区(如中原一带),沈孝辉指出可以发展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林既不是天然林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林,而是一种模拟本土原生的森林群落中的树种成分与林分结构,人工重组的森林系统。这比我们提倡的营造针阔与多树种混交的人工林更接近自然的本原。沈孝辉说:近自然林业将在天然林防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郑州做不孕不育检查的医院

惠州膀胱炎医院

上海癫痫小发作专科

太原看HPV医院

曲靖检查妇科炎症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