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振动夯

记北京地质印刷厂的再生之路成形机床

2022-07-20 01:36:12  德润机械网

记北京地质印刷厂的再生之路

2004 年度,在北京印刷质量协会评选的“质量管理十佳企业”中,北京地质印刷厂赫然在目。这个荣誉对于中小型的地质印刷厂来说弥足可贵。因为它包含了印刷厂多年来发展的艰辛,它印证了印刷厂观念变化所带来的显著成果,它奠实了印刷厂未来发展的根基,更使这个曾经濒临“死亡”边缘的老厂的职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个春光灿烂的日子,记者走进了北京地质印刷厂。陷入困境 老、破、穷、旧

北京地质印刷厂现任厂长罗长友,从上世纪70 年代就来这里工作,20 多年来,他亲身经历了企业发展的起起伏伏,深刻感受到了发展中的酸甜苦辣。回想过去,罗厂长有太多的感慨。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时候,随着国家对地质队伍的战略性调整,一直为地矿部门服务的北京地质印刷厂不仅“活源”大大缩水,同时接纳了一部分机关精简人员,而且还被推向了市场,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付账。而那时的印刷厂是个什么样子呢?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老、破、穷、旧。

北京地质印刷厂的前身曾是大清救济院。20 世纪50 年代地质出版社成立后,印刷厂正式划归出版社管理。到了80 年代末的时候,印刷厂作为一个老国营企业,无论从人员结构、设备状况、资金运转方面,都陷入了困境。人员素质不高,有很多职工是初中毕业;设备陈旧落后,1958年建的工棚一直在用,卫生、防火设施很差,印刷设备的落后更不用说了;最重要的是资金的严重缺乏,有时甚至连工资都难以保证。

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接下来的10 年,在罗厂长的记忆中是忐忑不安的10 年。这10 年中,为了能发工资,为了使企业有所发展,他们真是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经营活动:出租房屋、开办出租汽车公司、餐馆、歌舞厅、洗衣店、度假村等等,结果除出租车还赚了点钱外,其他的项目都赔了钱。变来变去,到2000 年印刷厂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新路,依然惨淡经营,处于勉强维持的危机状态。

寻求解困 一波三折

2001 年的时候,印刷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对于人均资产不足3 万的北京地质印刷厂来说,生存问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再找不到发展的路子,就会出现大批职工下岗、生活难以保证的危机局面。怎么办?

经过缜密的考察分析,印刷厂的领导发现,在中关村的很多大企业,常常把分部放在周边地区,而地质印刷厂所处的位置正好处于中关村的周边地带,利用这个区位优势,可以做房地产开发项目,整合厂区8000 平方米的土地资源,建设一座12000 平方米的综合楼,用租金收入来保证印刷厂的发展。2002 年,印刷厂正式向上级主管单位──地质出版社提出了这个发展设想。

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地质出版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家中等专业科技出版社,经济效益不错。当印刷厂提出开发房地产项目时,一直为印刷厂生存发展发愁苦心谋划的出版社领导肯定了这个大胆的设想。并且从长远发展考虑,建议印刷厂一步到位,充分利用这块土地资源,修改原规划,工程面积由12000 平方米增加到23700 平方米,把这个项目建设变成企业的解困工程。规划做好了,可接下来最为棘手的问题出现了,资金从哪里来?除了合作的北京一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一部分资金外,印刷厂自己也要拿出2000 多万的投入。已经穷得叮当响的工厂怎么可能拿得出来呢?现在回想起来,地质出版社社长李铁钢说那段日子,自己曾经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市场经济中,出版社和印刷厂在行政上是隶属关系,但在经济上是各自独立的市场关系。更何况在地质出版社的很多职工看来,印刷厂就像是一个穷亲戚,大家都不愿意沾上它。如果出版社要投上千万元的资金给印刷厂,必须通过职代会的讨论,很可能因为一部分职工担心背包袱而通不过。想来想去,出版社决定迂回帮助印刷厂,他们牵线搭桥,让自己所属的另一家企业──保定五四三印刷厂投资给北京地质印刷厂。这样既避免了出版社职工的不满,又为印刷厂找到了资金。

但是成功的路总是一波三折,就在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保定五四三印刷厂却单方面决定退出联合建设,出现了1000 多万元的资金缺口,工程面临着夭折。怎么办?“为了使印刷厂早日脱离困境,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李社长讲道。出版社和印刷厂的领导利用休息时间集体学习了房地产投资建设知识,并聘请了专职律师作顾问,帮助出版社反复研究和论证这个项目的前景,最后,出版社果断决定以托管综合楼为担保,帮助印刷厂借调、筹措贷款1000 万元,工程最终于2004 年10 月顺利竣工,2005 年1 月投入运营使用。现在这个综合楼每年可取得稳定的房租收入420 万元,印刷厂终于走出了生存的困境。

居安思危 走上希望之路

综合楼的建成和使用,有力地缓解了印刷厂资金周转的困难,也为工厂在印刷主业发展的投入上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04 年,印刷厂就以综合楼收益为担保,筹集资金引进了两台进口彩色印刷机,填补了厂里没有彩色印刷业务的空白,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年销售收入可达600 万元,经营利润200 万元。由综合楼项目带来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使职工收入也得到了提高,2004 年,全厂职工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增加2000 多元。“你别小看这2000 多元,虽然平均到每个月还不足200 元,但是我们的职工非常的高兴,即便是增加了一顿免费的午餐,他们也很知足。现在,职工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和心态也有了根本转变,少慢差废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因为他们看到了厂子发展的希望,充满了信心,”罗厂长激动地说道,“解困工程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希望工程。”

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有些职工开始满足于现状,觉得用房租养着这个厂子就行了,没必要再花那么多钱进高级的设备,旧设备能使就继续用,现在已经挺好了,还是少冒风险吧。对于这种思想,罗厂长是能够理解的,穷了那么久,工人们怕再折腾了。可是,如果不进行再投入,这种日子也不会长久。想想搞股份制最热闹的时候,曾有人建议厂领导一股了之。罗厂长说,印刷厂不能一卖了之。如果搞股份制,可能会使一部分人富起来,但是大部分人就可能下岗。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还是要对职工负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搞单一所有制一样能发展,关键是,适合怎样发展就怎样发展,没必要都搞股份制。再想想工程楼建设的时候,很多人除了印刷厂的工作外,休息时间还到工地帮忙维持秩序,疏散交通。工作非常辛苦,常常没有了休息日,但是大家依然干得那么带劲。现在,工资福利稍微好了一点,就要松口气,这肯定不行。印刷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稍一懈怠,就可能再次发生生存危机。

认清了这一点,谈到未来的发展,罗厂长有着自己的设想:虽然每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但是印刷厂还是应该立足自己的主业──印刷,靠印刷使自己不断发展起来。去年,印刷厂投入了1000 万元用于更新设备,同时还要不断引进人才,提高印刷质量。针对北京都市行业的发展特点,印刷厂应该走适合自身能力和实力的小规模印刷、精品印刷、快速印刷发展之路。在分配制度上,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也要有所变化,以前强调的是低薪广就业,今年开始注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向生产人员、经营人员、老职工倾斜,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现在,印刷厂有了还款能力,需要进一步融资,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路子已经走出来了,我们也看到希望了,就应该继续把它走好,走宽。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儿童接触性皮炎

哈尔滨精神医院

更年期保健品

现在什么奶粉好

食疗治失眠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